:::
馬修.伯恩(聯合數位文創 提供)
藝號人物 People 英國編舞家

馬修.伯恩 引爆青年震盪,讓經典活出當代模樣

馬修.伯恩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

2024/7/31~8/4  19:30

2024/8/3~4  14:30

台北 國家戲劇院

2024/8/9~10  19:30

2024/8/10~11  14:30

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

劇院群聚的倫敦西區,英國編舞家馬修.伯恩(Matthew Bourne)的名字代表著驚喜。將經典芭蕾舞作賦予當代的改編與詮釋,是他獨樹一格且風靡西區的標誌。1995年他推出全男性芭蕾舞者版本《天鵝湖》(Swan Lake),天鵝成為充滿攻擊性的強壯生物,王子更愛上男天鵝,對比過往的柔情詮釋,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在有力的肢體表演下展現全新風貌,隔年就獲得英國劇場奧利佛獎;兩年後前往紐約百老匯巡演,更獲得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東尼獎導演與編舞的肯定,成為21世紀初的重要舞劇經典。

然而馬修並沒有在高峰停下腳步,而是放手展開一系列充滿野心與挑戰的創作,他成立的「新冒險舞團」至今已推出35部舞作,其中由馬修擔任導演與編舞的有13部,包括改編經典的《剪刀手愛德華》(Edward Scissorhands,2005)、《灰姑娘》(Cinderella,2010)、《睡美人》(Sleeping Beauty,2015)、《紅舞鞋》(The Red Shoes,2016)等,以及即將在今年巡演至亞洲的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(Romeo and Juliet,2019)。而集口碑與票房於一身的馬修,也在2016年獲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的榮譽。

從小種下的創作啟蒙

1960年出生,成長於英國倫敦,裨益於地緣,馬修成長過程就常跟著父母造訪電影院和劇院,他回憶:「印象中他們沒有太多錢,所以我們總是坐在最頂層,最便宜的座位區。」然而馬修正式學舞的時間相對地晚,22歲才進入倫敦拉邦中心,畢業後跟著拉邦中心的過渡舞團(Transitions Dance Company)進行兩年的巡演。很多人以為他是先跳舞才編舞,其實不然,馬修早在5歲就開始頻繁參與社區、學校的大小演出,儘管沒有正式學過表演,但他從小就會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處理演出,「換個方式試試看」的念頭可說是他編舞的啟蒙,過程中他也一路自學舞蹈,直到長大才正式進入學校學習。而父母為他培養的看戲興趣,則是他從小就身兼影迷、戲迷,最終更投入劇場工作的重要啟發。

隨著他為電視、劇院和其他舞團的編舞工作變多,表演次數減少,最終他在1986年創立公司開始個人創作。如今64歲的他,依舊充滿熱情地表示,這是他一直以來最喜歡做的事,未曾改變。

新銳藝評廣告圖片
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
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
閱讀完整精彩內容!
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
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

人物小檔案

  • 1960年生於英國倫敦,2001年創立新冒險舞團(New Adventures Company),多從文學、電影、流行文化中汲取靈感,自1986年以來已推出13部長篇與3部短篇作品。
  • 重要作品有:《天鵝湖》、《紅舞鞋》、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、《剪刀手愛德華》等;也參與熱門音樂劇《孤雛淚》、《窈窕淑女》、《歡樂滿人間》、《舞動人生》等編舞工作。
  • 曾獲重要獎項有:5次奧利佛獎,也是目前唯一同時獲得東尼獎最佳編舞獎和最佳導演獎的藝術家,2001年成為現代舞領域第一位獲頒大英帝國官佐勳章(OBE)的藝術家,2016年獲封騎士爵位;此外,亦曾獲頒英國劇場傑出貢獻獎、漢堡莎士比亞藝術獎和英國精神大獎等。
Authors
作者
新銳藝評廣告圖片